1、认真做好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管理,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施工期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防治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扬尘控制要满足“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禁止夜间施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别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2、严格落实运营期污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土堆棚做重点防渗处理;生活污水依托场区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洗车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得外排。 3、严格落实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产生的烟气通过现有窑尾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无机污染土利用现有砂岩入料口,上料粉尘依托现有除尘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有机污染土堆棚全封闭并设置喷雾设施,上料废气引入水泥窑高温焚烧。 4、严格落实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消声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5、严格落实运营期固废处置措施。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产生的废机油依托现有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送有资质单位处置。 6、认真履行《报告表》制定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规范排污口的建设与管理,制定并落实运营期监测方案,加强管理,建立运行台帐,在线监测装置应与环保系统联网,并确保数据实时有效传输。 7、严格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制定运营期规范有效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环境安全。 |